咨询热线:    189 5942 2282
   
霞浦滩涂摄影专业接待

 霞浦东方摄影旅游网

  



手机访客点此访问本站...
霞浦城隍庙:一城四隍(上)
来源: | 作者:至爱亲朋 | 发布时间: 2020-04-04 | 114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城一城隍”,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座城隍庙,城隍信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城隍,古时候人们把有水的城池称为城,无水的城池称为“隍”,后来演变成守护城池的神明为“城隍”,或者称“城隍爷”,但是一座县城有四座城隍庙,这在全国绝无仅有,这座县城就是我们霞浦。

    霞浦,古为长溪县、福宁州、福宁府,民国二年废除福宁府,保留霞浦县,之所以要强调州、府、县,原来城隍爷的规制级别与这个有密切相关。城隍信仰可追寻到周朝,到明代趋于极盛,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神特别崇敬,册封京师、都、府、州、县五级城隍,京都城隍为福明灵王,都城隍为明灵公,府城隍为威灵公,州城隍为灵佑侯,县城隍为显佑伯。除这些敕封神祗为城隍爷外,一些“正人直臣”或者有功于当地百姓的人可追奉为城隍爷,比如福州城隍爷就是抗元英雄陈文龙。为什么霞浦会有四座城隍庙?城隍爷都是何方神明?四座庙宇又在哪?



先说“霞浦县城隍庙”和“福宁府城隍庙”,现位于县城东街府前路316-2号,就是东门头往县后街的巷弄里,简易大门侧竖立着几块政府认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进门北向、南边各有一排建筑,南边这排简易的建筑座东朝西,北向有一侧门,门楣上悬挂着“霞浦县城隍庙”的鎏金牌匾,庙的正门上黑木匾框写着同样内容,门框两旁嵌着一副妙趣对联:“庙小城隍大,槛低百姓亲。”低头一看,果然没有门槛。门内庙堂正中央的一座塑像,正是县城隍爷显佑伯。对应着门口那副亲民的对联,这位城隍爷没有坐于高高在上的殿堂,尽管两旁一样坐着神态各异的黑白无常和七爷八爷,仍觉得这位城隍爷亲切。至于为什么觉得这位城隍爷显佑伯亲切、那副对联妙趣,后面还有故事。


(福宁府城隍庙乃闽东第一座城隍庙)

 出“霞浦县城隍庙”,北面有一规制较大的庙宇,这就是“福宁府城隍庙”,庙前正前方立有八根盘龙柱的石制香亭,炉沿刻着“福宁府城隍庙”。拾九级台阶而上,抬眼可见正殿门牌匾红底黑字:“御封威灵公。”进殿正中銮驾祀软身城隍爷一尊,厅中竖立“敬神如神在”篆体五字的木牌,左右两厢塑有十八尊侍从、判官、无常等立像,肃穆洁净,令人钦敬。殿中神祀的数量明显多于县城隍庙,人们不知不觉对府城隍爷威灵公也多了几分敬畏。 走出大殿稍远处可以看到,府城隍庙为坐北朝南两层建筑,上为金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式屋面,殿前立着六根石柱,中间四根为青石透雕盘龙柱,左右两旁的花岗岩方柱铭刻着张景骞先生撰、永安一中张一仪老师所书的楹联:“城隍庙建古善里,宋创明修今豹变;汉御史封威灵公,州兴府继县蝉联。”


(夜色中东门头的府庙招牌倒是十分醒目) 

张景骞先生的楹联一目了然地概括福宁府城隍历史及所祀神名和封号。从宋元佑年建庙以后历经元、明两代,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原县城隍庙,改为州城隍庙。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府,本州境域改为附郭县,取县名“霞浦”,福宁州城隍庙随即改为福宁府城隍庙,福宁府统辖霞浦、福安、寿宁、福鼎、宁德五县,福宁府城隍也统辖五县城隍,城隍庙内,并塑有五县城隍神像合祀之。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县胡世钰,将府庙东侧的蓝溪书院旧址,改建为霞浦县城隍庙,两庙相连成为“一宇两庙”。我在东门头老街坊口中了解到,老县城隍庙在现府庙的东侧,东临张庴里,北临县后街,府、县庙相连规模宏大,基本包括东门头县后街至府前路大部分地方。民国初期被国民党军队作为驻兵营房之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作为县国民兵团团部办公的场所,后又被县司法处(法院)占用。解放初期暂为县公安局使用,后长期作为解放军守备第七师(后改为守备一师)后勤部驻地。在我们小的时候,最期待的是有一张师部战斗片的电影票,当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进入师部看电影时,一座破败的庙宇(即是府城隍庙)约在现工商行宿舍位置,可惜还是在八十年初代被拆毁。1990年,万贤村部分热心公益的老人,自发成立福宁府城隍庙筹建组,推举理事五十一人,通过经营和多方筹措资金百万余元,按照原有的庙貌对府庙进行重建,1995年复建落成。由于种种历史遗留原因,府城隍庙只是在原殿址的后面场地复建,县城隍甚至只能寄隅简易建筑之内。



(“二庙一宇”在闽东也不多见) 霞浦作为福宁府所在地的渊源,大家比较容易了解两处城隍庙的历史,可霞浦东关怎么会有“义乌城隍庙”呢?义乌城隍爷“显佑伯”跟霞浦县城隍庙的城隍爷是同一人吗?那副对联有什么妙趣的玄机呢?这正是:

福宁府城千年留,

后街城隍有缘由。人才集粹多翘楚,

家国情怀永长流。

 

 欲知后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